多年來,曾經跑/游兩棲,自06年起,便改爲以長跑爲主。近期開始青公跑游後,順理成章參與水陸兩項賽事。9月24日,首次參與年度盛事“2017三項鐵人賽”。11月26日,再次參與另一“水陸兩項越野賽”。不諳單車競技,也無意成爲“鐵人”,衹是有興趣參與跑~游水陸兩項,至於越野跑山,現在已非我杯茶。


60年阿比比曾赤足參賽,技驚世界,奪取奧運冠軍,成爲一時佳話。有例援引,因此國際田聯規則第143條:「運動員可以赤脚、單脚或雙脚穿鞋參加比賽。穿鞋比賽的目的是為了使雙脚得到保護和穩定並牢固地抓住地面。不得使鞋的構造為運動員提供任何額外的助力,鞋中不得附加任何種類的技術裝置,以使穿著者得到任何不公平的有利條件。允許在鞋面上加一根鞋帶。各種類型的比賽用鞋必須得到國際田聯的批准。」
▲曾經在大尾督賽道多次赤足,知道上述田聯規則,因此决定赤足應付8K跑步,但還是携備極薄底的水上活動鞋,以應付臨場不情之要求。此外,還有跑友以五指鞋參賽。
游泳項目游兩匝有所混亂,始終困在人堆中。一招走天涯以蛙式應付,感覺實際距離超逾原擬的500公尺。上岸後突然失去水壓,引致呼吸未能平伏下來,便立即奔向轉項區。大會提供的橡根帶扯爛號碼布小孔,新手情急之下,衹好將號碼布連同背心及薄底鞋等,全部以手持之,赤足與赤膊奔跑。
蛙泳主要用上身,跑步多依靠下肢。不顧滿口海水苦鹹味,呼吸仍未回復暢順,既然全程衹有8K,不妨盡全力拼搏。長呼深吸,呼盡才能深吸。步伐與呼吸分離各顧各,衹有供應充沛氧氣,才能持續盡力奔跑。
以髖關節帶動大腿向前,跨大步幅才能提速。奮力提高步頻,相信超逾平日訓練的180步頻。提腿向前不需要抬高腿,否則難以持續下去。落下時以大腿內側的股內肌控制 下,前脚掌先輕盈積極落下,迅速過渡到全掌,脚踭雖觸地,但虛懸不發力,否則撞地痛苦不堪。身體放鬆,腰(核心肌)保持 控制 垂直稍前傾,膝蓋始終保持 微屈 身下觸地。一脚擺向前,後一脚隨即接續向前。切記 忘記 小腿,不必做蹬撑前掌及刻意摺腿動作。跑得够快,有需要時就自然會摺腿。
轉髖運脚,不抬腿不蹬撑,就是仿效墨西哥搭拉烏馬拉土著的平移跑姿,因節省體力而耐跑。跑步是慣性運動,稍微增大步幅,也必須循序漸進適應,過急的改變,可能引起拉傷。

▲有氣有力,拼足8K衝綫,大會紀録36:23,均速約4:33,跑入50歲以上組別第10名。已經盡力發揮,敝帚自珍,這時間,自己滿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