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洲心髒病學會於6 月7 日發表的研究報告表示,參加多次馬拉松並不會提高動脈粥樣硬化 (Atherosclerosis)的風險。
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預防中心負責人Axel Pressler博士指出,關於耐力運動如馬拉松對心臟是否帶來風險的討論,跟據以前的研究,雖然指出馬拉松對動脈粥樣硬化有慢性的風險,但當時的研究並沒有考慮傳統的風險因素,例如吸煙。
由於本研究旨在了解多次參與馬拉松是否會誘發早期的動脈脈粥樣硬化。因此,研究對象只包括沒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或吸煙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健康男性。
參與這次研究的是2013年慕尼黑馬拉松比賽的97名參賽者,他們此前已經完成了多次的馬拉松賽事*。研究內容主要紀錄每個參加者比賽時的最高值氧攝取、訓練內容及比賽完成的時間,並測量在賽事前後每個參加者的動脈硬度,內膜厚度和內皮功能障礙等數據。*(參加者此前已經成功完成了11場中場運動賽,其中包括半程馬拉松,全馬拉松和超人馬拉松。平均每周和每年的訓練距離分別為59公里和1139公里。)
在對比及研究各數據後,得出結論是動脈粥樣硬化與每個參加者唯一有相關的特徵是年齡。

Pressler博士說:“當我們變老時,我們的動脈會變得更僵硬,不再有彈性了。“我們的研究顯示,完成20次馬拉松比賽的跑手,與完成五項或零項馬拉松比賽的同齡人相比,沒有發現更多動脈僵硬或血管受損的問題。”
雖然研究結論是證明馬拉松不是引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因素,但同時間亦都顯示馬拉松對血管也沒有正面的作用。血管狀態是完全取決於人們的年齡。
調查結果對跑友來說是個好消息,但博士同時亦表示,馬拉松本身會對身體造成壓力,跑友們應確保自己通過正確的訓練,配合適當的營養和補給物,準備好才出賽。
(動脈硬化的成因是動脈的慢性退化及動脈壁的逐漸變化。由於結締組織的增長、細胞內外膽固醇、脂肪酸以及碳酸鈣的沉積、膠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聚集動脈壁變硬變厚,動脈變細,整個動脈失去彈性。許多人有動脈硬化,但是這個問題可以存在人體內數年、數十年卻不會有任何病徵,然後它會突然以局部缺血、心絞痛、心肌梗塞、中風或心力衰竭等致命病爆發。)
